close

「蒙特梭利爸爸學」(這次來聽講的有2/3是爸爸喔,太令人感動了!!)
昨天,第一次付費聽演講,也是第一次由父親的角度看待教育這件事,獲益匪淺啊...
還記得我是個學生時,有一次和ale的外籍老師辯論,那時新好男人、新好爸爸還不盛行,這位男老師認為孩子應該由母親撫育才會得到良好的照顧;但我卻唱反調(因為看過相關文章),提出爸爸不可或缺,爸爸另類的教育法,會給孩子蓬勃強韌的生機,那時老師很不以為然...但是時光荏苒,漸漸、次次證明爸爸在養育子女上,的確佔了重要的角色。
這次的講座請來了3位老師,分成0~3Y、3~6Y、6~12Y。第一階段為了米子聽的,米子爸媽要謹記喔~二、三階段則是我正需要的^^

0~3Y
1.產後2個月是父母與子女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時期
2.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大不同
1).父親:看著辦、打帶跑、見招拆招、就地取材、大而化之
2).母親:無微不至、盡可能找到最多資源、盡可能幫孩子預備好
在父母的角色中,男性多半是「進入社會預備」的角色典範,EX:時常忘了帶孩子吃飯,餓了幾餐的孩子反而激起生命慾望會自己找飯吃;幫孩子亂穿衣服,冷了或熱了的孩子,下次會自己配衣服;出外衣服髒了濕了不馬上換,孩子嚐到不舒服下次自己反而會小心;對待孩子較兇,孩子因而了解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小心呵護對待他。爸爸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像培育溫室的花朵,反而給了孩子獨立及思考(活下去?!)的機會,因此生命才會怒放...(才會因此學會獨立)
3.父親一般對孩子來說是典範及權威;母親則是孩子的充電站,是孩子可以撒嬌耍賴的對象。因此當母親扳起臉孔來訓斥孩子時,有時效果會不及父親來的好,這不是母親不夠有原則,而是天性如此。但凡事有例外,如果雙親是由嚴母慈父組成,那麼上面所說的角色就會倒過來。
PS:在此我認為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(嚴/慈、鬆/緊)其實沒有一定,只能說比較下相對較強化或弱化,當然也會有完全相反的狀況。
老師在此提到一點很重要,當父親看到新生兒時的喜悅及感動是強烈的,但他們的思想還沒做好當父親的預備,因此需要老婆的協助。所以當先生笨手笨角的幫忙時,太太們請少一點批判,多一點讚嘆,受到鼓勵的先生們才有持續下去的動力,而不是在親子關係中隱身。媽媽們要懂得慢慢放手給爸爸帶孩子,就算不符合你的期待,但沒有人一開始就做得很好。肯定他的心意不批判,事後慢慢收拾、鼓勵,親子關係中有了父親的援助,母親的擔子會較輕喔。
3.安全的狀況下,就放手讓孩子做Help me(child) to do it by myself
1).預備:預備並維持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(需有預備好的成人、預備好的環境)
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,身體會有不同的發展,像是在某個時段特別喜歡開抽屜、扔東西。他不是故意的,而是這時他的身體需要類似的訓練,請父母親在安全的環境中拿適當的東西給孩子充分的練習,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。
2).示範:透過身教引導孩子與環境連結,在環境中學習與生活。ex:水打翻了不要幫他收拾,而是帶他去拿抹布擦地,帶他完成一次收拾的流程,下次再有類似事件發生,孩子就會處理了。
3).觀察:透過觀察,了解示範後孩子學習與適應的狀況
孩子做事不符你的期待時,先別動口觀察就好了。
4).調整:觀察後,移除環境中影響孩子發展的障礙。

3~6Y
父親代表力量、權威、智慧,是未來方向與對錯的標準。對於孩子父親不能只有權威沒有同理,也不能只有自由卻毫無規範。古書有云:「養不教,父之過」教育,從來就不只是母親的責任!!又云:「教女教兒先教自己」,因此父母也要與孩子一同學習並進~
父親對子女的影響:
1.促進智能:父親做母親不會做的事,對孩子來說是多重刺激(我家:母親共讀、益智遊戲、人生道理;父親騎馬打仗(打鬧)、多元運動、說瘋話)
2.影響身心健康發展:沒有父親關注,容易焦慮
3.帶給孩子成就感
4.爸爸是男孩子模仿的對像
5.爸爸是女兒內心的驕傲
如何照顧孩子:
1.一開始先是「陪伴」
2.再來就要慢慢幫助孩子發展獨立。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,這有助於培養自尊心及自信心。
3.權威不代表生氣,權威分:
1).理性:豐富人生經驗幫助孩子前進
2).非理性:恐嚇無教育意義
做錯事提醒一次無效後,就不要再提醒。直接給兩個選擇,若孩子選了錯誤的決定,讓他經驗選擇後的結果(處罰)。不要落狠話,只要說到做到就好。「原則就是權威」!!!
人性本身就有探索環境、適應環境、挑戰環境、征服環境的本能,所以孩子會一而再、再而三挑戰父母的權威,父母要將孩子引導至正確的方向上。「捨得非無情」有時心要狠一點,但不要說挑釁、無理、落井下石的話,只要陳述事實即可。
4.對於孩子:(1)不要幫孩子做他會做的事 ,(2)父母要嘗試相信孩子
5.幫助孩子了解自由與紀律:給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(規範)的自由
「教育不是說的,是做的!!」人類是經驗學習的動物,若孩子不聽話父母親責無旁貸。教育孩子謹記:「自由、紀律、原則、方法」及2個選擇!!

6~12Y人格養成的黃金期:孩子發生任何狀況,大人給的評價不同,將會影響孩子人生的轉變。
0~3Y無意識的吸收新知
3~6Y有意識的吸收新知
6~12Y邏輯式的吸收新知

1.教孩子學會負責(照顧自己)
2.別嫌棄孩子做不好(自信)
3.正視孩子的提問(傾聽)。這階段的孩子,不要直接給他答案,而是傾聽、引導他思考。
4.建立與孩子的親密時光:與不同的孩子在不同時間中單獨相處。我家把拔曾經單獨帶姐姐約會幾次,姐姐非常享受這段時光,也常常提起^^(曾有人說過,女兒會依照父親的模式擇偶,因此爸爸若風度翩翩、彬彬有禮,這將有助於提升女兒的擇偶標準)
5.學會道歉:父母要示範如何道歉,倘若父母做錯事願意和孩子低頭,孩子做錯事時也才能學會如何致歉
6.除了讚美鼓勵孩子,也要適時給予適當的挫折,讓孩子有機會練習及提升面對挫折的能力。

Q&A:
Q:孩子遊戲失敗後一蹶不振,不想再挑戰怎麼辦?
A:把事跟人分開。擁抱他,同理他輸了之後的挫折感,但肯定他這個人,給予他再試一次的信心及勇氣,但不要勉強他馬上投入遊戲,讓他有適度喘息的時間。(4歲是論輸贏及言語攻擊的高峰)
Q:在戶外遊玩,被其他孩子打擾時,家長要如何處理這種狀況?
A:1.委婉但清楚的告知肇禍者,你打擾到別人遊戲了。(或許從來沒有人告知過他,他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事,我們要指出這一點,同理並限制他)
2.對於自己的孩子,反問他被人打擾的感受,引導他日後做出正確的決定(學會不要打擾別人遊戲)
Q孩子秩序感很重,老是要爭第一怎麼辦?
A:在無關大雅的事件上滿足他想要第一的心態,滿足了就不會再強求。但不要在孩子跳針或有緊急狀況時教導他,而是同理他想要滿足秩序感的心態,讓他發洩情緒,但要讓另一件狀況較為緊急的事件同時發生。
Q.:一直在體制外的學生,未來能適應體制內的教學嗎?
A:蒙特梭利的教育法,一直在教導孩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方法,宗旨:孩子能做的,大人不插手。所以曾經有蒙特梭利的孩子上國中後感想是:為什麼有上下課?我可以讀3小時,為什麼50分鐘要中斷我?為什麼功課/考卷這麼多?的確有很多的為什麼...但孩子最後給老師的一句話是,不過老師你放心,我會設法解決問題的。所以...大人也要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並,不管是體制外或是體制內,若家長抱持著都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,別人應該要無限度的支援你,那麼不管是體制外或體制內的教育都會失敗。
Q&A了一小時,無法一一節錄。只能提醒在教導孩子時,要一對一的關係,父親教導時,母親則旁觀,反之亦然。當孩子對一方的教導不服從尋找另一方支援時,只要同理孩子即可,不要介入伴侶與孩子的事件當中,若對對方的做法有疑慮請私下討論,但家暴、言語攻擊不在此列。教導孩子盡量用直述句,勿用:你不要...,改用請你....;也不要在請孩子做的事中加問...可以嗎?(反叛性較強的孩子會,你不要我做我偏要做;你問我可以嗎,我就偏不可以)。AND教育(其實所有事都如此)一直都有著鍾擺理論,像有人支持百歲派教育法,久了另一種親密派就出來了,聽誰的呢?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實施,並時時調整,不要成為狂信徒就好!!並,老師或專家的孩子也不會特別神奇,不用高標對待,因為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偏態,都需要成人的引導,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特別乖巧,都是需要經過教育及引導的。
昨天,認真聽講了4小時,謝謝大姐幫我顧孩子,讓我能專心聽講,衷心感謝^^甘溫啊~~
因為演講時間達4小時,故只做了部分摘錄,所有生動的範例皆無筆記><有興趣研習者,請持續追蹤羅老師的FB喔^^並曾聽過一說,懶父母才會有勤奮的孩子(這裡的懶,不是完全不管教,而是教導示範過後,相信孩子能做得到的放手),想想並不是毫無道理。所以爸媽們,我們要學習慢慢鬆手到放心的放手,加油!!
ps:最後2張照片是我家姐姐幫妹妹剔牙^^也許可能是唯一的一次><但從這裡我看到她們互相協助及解決問題的態度,這讓我有繼續下去的動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na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