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自己看滴~

別隨便說「不可以」,讓孩子面對後果

  • 林奐均◎著

 >>>歡迎加入「新知大耳朵粉絲」<<<

後果是一項必要的教導工具,孩子(和大人)都是從後果學習人生的功課。如果孩子被火燙到手指,或是被刀割傷手指,他就會知道那些東西很危險,會導致疼痛。雖然燙傷和割傷是很自然的後果,但我們並不希望孩子遭遇這麼痛苦的後果,所以我們改用不同的後果,來教導孩子哪些東西很危險。

 

孩子開始會爬後,我們會小心地跟在後面,當她去碰我們認為有危險的物品時,我們的做法不是移走那樣東西,而是蹲下來靠近孩子,用嚴肅的語氣對她說:「不可以,危險」。如果孩子繼續去碰那樣危險物品,我會立刻把她的手放在我的手心上,打她一下。接下來我會仔細看,如果孩子繼續碰那樣危險物品,我會再說一遍:「不可以,危險」,然後再打她一下。可以一直繼續這個訓練,直到孩子把好奇心轉到別的事情上。

 

你不是開玩笑似地打孩子的手,而是很嚴肅地說:「不可以」,要打得夠痛,讓孩子不再對那樣危險物品感到好奇。用這種疼痛取代碰到危險物品的自然後果,不讓他受到重傷,是更有愛的表現。這種替代的疼痛,孩子只會有幾秒的感受而已,但這個疼痛是在證明,當媽媽說「不可以」的時候,是真的「不可以」。

 

「不可以」是一句很重要的話。

 

別隨便說「不可以」,除非你打算在他不聽話時,讓他面對後果。

 

不要過度保護孩子,把太多東西都視為危險物品。如果自然的後果不會太痛苦,就讓孩子體驗一下自然的後果。比如說,他想爬上一張矮凳,但是可能會跌下來,就讓他去體驗一下。你這時不是對他說「不可以」,而是說「小心」,然後你雙手準備好,萬一他跌下來,就幫助他跌輕一點,但一定要給他輕輕跌下來的機會,這對他有好處,可以稍微感受一下失去平衡的感覺,甚至是有點害怕的感覺。他會從經驗中學會更小心,知道媽媽說「小心」時,一定要特別注意。

女兒一學會爬,我們就訓練她不可以靠近瓦斯爐,不可以碰插座,不可以靠近樓梯,不可以未經允許就打開櫃子或抽屜。很多父母會把危險物品移走,而不是訓練孩子別碰,這樣做也可以,但我們選擇訓練孩子分辨安全和危險物品。如果你給孩子這樣的訓練,就是在教他自己懂得保持安全,父母不可能分分秒秒都待在孩子身邊,也不見得都能控制孩子所處的環境。但孩子若受過訓練,即使你暫時離開一下房間,或是在別人家裡,你都能放心,知道孩子仍會避開危險物品。

 

除了打屁股之外,還有別種適合的「後果」可使用嗎?當然有。

 

一、自然的後果

只要不會傷害到孩子,自然的後果是非常好的教導工具。我認識一個媽媽,她老是在幫兒子收鞋子。雖然她常常叫兒子把鞋子放回原位,但兒子就是無法養成這個習慣。後來這個媽媽變聰明了,她最後一次警告兒子要把鞋子收好之後,就不再幫兒子收鞋了。有一天早上,上學時間到了,兒子找不到另外一隻鞋,媽媽也沒幫他找鞋,就直接開車載只穿一隻鞋的兒子上學,讓他整天在學校,只穿一隻鞋走路,我相信這個男孩從此一定不會再亂丟鞋子。這就是自然後果的威力。

 

二、負面的後果

有天我很忙,叫兩個女兒到院子裡,把一大堆枯樹枝搬到山坡下。一個女兒高高興興去做,另一個女兒嘟著嘴,慢吞吞地走過去。那個鬧脾氣的女兒用一隻手拿一根小樹枝,慢吞吞地拿去丟,還抱怨雜草跑進她的鞋子。我已經忙昏了,又看到她這樣,就發脾氣大聲責罵她(這樣做當然錯了!)

 

後來我冷靜下來,對她說:「我不打你屁股,但你如果不改變態度,就要自己一個人搬走所有的樹枝。」她還是動作慢吞吞,我就叫另外一個女兒不用做了,把全部工作留給這個態度不好的女兒做。

她繼續嘟著嘴做這個工作,但動作變快了,她開始用兩隻手去搬,稍微勤快起來,因為她知道越努力去做,就會越快解脫。我看到院子裡還有好幾堆枯樹枝,正在考慮,要不要叫她也一起搬走。後來我決定,她只要做完第一堆就好,因為她的動作已經加快,我不想激怒她。

 

她跑來告訴我說,她已經做完了,我對她說:「你做得很好!你怎麼有辦法做那麼快啊?」

她露出微笑,開始教我說,如果先搬下面的樹枝,上面有些樹枝會跟著一起搬,這樣速度就會變快。

 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想治抱怨的態度,最快的方法就是,把他抱怨的東西加倍給他。 



沒有不受教的孩子:心平氣和

  • 林奐均◎著

 >>>歡迎加入「新知大耳朵粉絲」<<<

心平氣和(
Kind

管教孩子讓他立刻聽話的一大好處是,父母不會有時間累積怒氣或挫折感。當你立刻執行管教時,切記要用溫和的聲音和關愛的眼神。

 

放下情緒。不要認為孩子使壞是故意沖著你來,他們只不過是還在接受管教的孩子。每次我的怒氣一上來,就會在腦中重複一節聖經的經文,有時用來提醒自己,有時用來責備自己,「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」「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⋯⋯」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)在上帝的定義中,愛不是感覺,而是態度和行動。當你準備管教孩子時,應該捫心自問:「我是不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?還是輕易發怒,只求自己的益處?」問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冷靜下來,並且記住,讓愛作為管教的最大原動力。

 

不要讓孩子有罪惡感,不要去討厭他,把焦點放在教他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:壞行為會帶來壞的後果。你只要執行後果就好,做完就去忙別的事。

 

我把前述這套訓練原則稱作K. I. C. K.管教原則。訓練孩子的時候,務必要心平氣和(Kind)、立即(Immediate)、一致(Consistent),然後又是心平氣和(Kind)。

 

我們開始應用K. I. C. K. 管教原則後,家庭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我們家不到二十四小時,就變得不一樣。第一天訓練時,到了晚上,我告訴女兒,我想在上床前有一段安靜的時間。我打算花三十分鐘朗讀一本書,兩個姊姊如果能完全保持安靜,就可以留下來聽。如果有人說話,就得上床睡覺。果真,女兒在這三十分鐘內,真的安安靜靜,而且快快樂樂。這是我們家多年來,第一次有一段幸福又安靜的時光。女兒經過一天的訓練後終於明白一件事—媽媽說到就會做到! 

沒有不受教的孩子:一致

  • 林奐均◎著

 >>>歡迎加入「新知大耳朵粉絲」<<<

一致(
Consistent

一致是指每天都一致,每次都一致,百分之百一致。孩子每次不聽話,就要立刻讓他面對後果。

什麼都不做,會比不一致的做法好。

 

這一點我常常沒做到,當我太累或太忙時,往往不會說到做到。結果你猜怎樣?孩子都很聰明,如果你因為太累或太忙,就說話不算數,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太累或太忙時,他們可以不必服從。如果父母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讓孩子面對後果,孩子就會百分之百不服從。

 

百分之百的一致是指:放下你手上的事,立刻執行後果!

 

如果你正在講電話,就跟對方說你等一下再打過去。如果你手上都是麵粉,就立刻洗手,去執行後果。每次都要這樣做。

 

我們剛開始執行這套管教方法時,三歲的老二有尖叫的壞習慣,每次不高興,就會尖叫,震耳欲聾。所以我告訴她,她每次尖叫,我就會帶她去浴室打屁股。第一天訓練時,我每隔三十分鐘就得帶她進浴室!一聽到她尖叫,我就放下手上的事,帶她去浴室打屁股。這其實是一種密集訓練,想改掉這種壞習慣,就必須把家事和別的工作放在次要地位。經過半天的訓練,老二終於改掉尖叫的壞習慣。


沒有不受教的孩子:立刻

  • 林奐均◎著

 >>>歡迎加入「新知大耳朵粉絲」<<<

立即(
Immediate

孩子不聽話就要立即讓他面對後果。

 

我們夫婦當初主要就是在這方面做錯。過去我會一直重複命令,每罵一次,看到孩子不聽或繼續使壞,就會更生氣。當我終於受不了時,怒氣就會爆發,把孩子抓來打一頓。當時家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戲碼:

 

我坐在電腦前打字,聽到老大老二在臥房大聲吵架,我從電腦桌那裡對她們喊:「你們好好一起玩,不要吵架!」

 

我坐在電腦前,又向她們喊了三四次,越喊越大聲:「嘿,我叫你們不要吵架。」最後我怒氣沖天,走到孩子房間,拉開正在吵架的兩姊妹,兩個人都打屁股。孩子氣我,氣對方,我也氣她們。一天又一天,同樣的戲碼一再上演。

 

來分析一下我剛剛描述的情景,我當下教給孩子的是什麼?我其實是在訓練她們不要聽從媽媽的命令,尤其是前面講的那七八次都不必聽,反正剛開始那幾次都不會有事。孩子從經驗中得知,媽媽剛開始說的那幾次都不算數,只有等她重複了七八次,音量大到一個程度,怒氣沖天時,她說的話才會算數。所以,我以前其實是在訓練她們不要聽我的話。 

 

當我發現原來的管教方法錯誤之後,我決定做一百八十度的改變。我把五歲的老大和三歲的老二叫來,神情愉悅地對她們說:「從今天開始,我們家有新的規定。從現在起,媽媽每次說什麼,你們就要馬上照著去做,如果沒有馬上照著去做,媽媽就會帶你去浴室,用木湯匙打你三下。了解嗎?」

 

信不信由你,兩個女兒竟然對媽媽的新規矩感到很興奮,可以一起參與讓她們覺得很高興。兩姊妹欣然同意,然後繼續玩耍。

 

我走進廚房,準備餵寶寶吃點食物泥,餵到一半時,兩個女兒衝進廚房大聲嚷嚷,害寶寶不能專心吃食物泥。我對她們說:「不要進廚房,因為妳們會害寶寶分心。」兩個女兒就走出廚房。可是五分鐘後,她們又跑進廚房,跟之前一樣大聲嚷嚷,換作以前,我會說:「我不是已經告訴妳們,不要進廚房嗎?」但那天我改變做法,我放下食物泥,把寶寶留在嬰兒餐椅上,叫兩個女兒跟我去浴室。

我先帶老大進浴室,叫老二在門外等著。我拿起木湯匙,冷靜地在老大的屁股上輕輕打三下,然後問她:「你應該記得自己為什麼挨打吧?記不記得我說家裡有新規定,不管媽媽說什麼,你都要立刻去做?因為你不聽話,還是跑進廚房,我現在要打你三下。」話還沒說完,就聽見三歲的老二在敲浴室門,大聲說:「媽媽,換我了,換我挨打了。」你看,孩子都喜歡參與家中的事,可不希望自己錯過!

 

我在《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》一書中說過,不管你做什麼(或不做什麼),都是在訓練孩子。如果你不立刻讓孩子面對後果,就是在訓練他們不要馬上服從。


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

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,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,在眾目睽睽下,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,無奈他就是不買帳,您愈急他愈故意。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、又哭又叫的孩子呢?以下提供八大法寶,讓您處變不驚、臨危不亂。

●保持耐心 
深呼吸,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。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,否則事情會更糟。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,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,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。譬如你可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:「媽媽知道你很生氣,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,告訴媽媽,你為什麼要生氣?」雖然孩子年紀還小,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,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,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,他也許會有樣學樣,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。

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 
當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,先下手為強吧!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,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。例如,在餐廳中,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,這時你可以跟他玩個小遊戲,你可以告訴他:「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?看誰第一名!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,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,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,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。

●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 
當他準備發怒時,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,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,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,你可以告訴他:「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,你這樣生氣不理人,小維尼會不陪你玩喔!」或者你可以告訴他:「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,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,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?」另外,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,國外近來使用「藝術」來改變孩子的情緒,如聽音樂、畫畫、演奏樂器等。

●讓他自己平靜 
長輩的干預愈多,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。孩子鬧情緒,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,爸媽表現得愈在乎,他可能愈是過份,所以,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,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!

●鼓勵他敘述 
例如,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,鼓勵他說出:「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,我很不高興!」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,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。

●講道理 
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,教他學習尊重別人,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
●適度的處罰 
可以用適度的處罰,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,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。處罰過後,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,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,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,爸媽還是愛他的。

●使用隔離法 
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,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,告訴他:「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,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。」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,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,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,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;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,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,不可能學到教訓。最重要的一點是,您可得隨時注意他,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。

事情結束之後,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,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。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爆發,別太在意,試著微笑面對吧! 
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,當孩子發小脾氣時,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,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,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,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,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。

‧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

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,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,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,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,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。

●以身作則 
要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,身教重於言教。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,噓寒問暖,態度和善有禮,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,在媽媽的耳濡目染,待人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,客人進門時她會說:「你好!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。」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,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。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、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、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、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…,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。

●制定明確的規則 
孩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,最沒有辦法應付,而那些不確定、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,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。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,如「你看那裏有條界線,不要超過喔。」與其對他說「你要對客人有禮貌」、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」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,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。當然,孩子表現的行為有正面負面,在教導的過程中,獎懲賞罰也就難免。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,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,造成孩子混淆,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。

●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 
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,爸媽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:「你看,你對爺爺說晚安,爺爺很高興喔」。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,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心的階段時,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,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。注意,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,也不可拿這些「規矩」作為一種威脅強迫的手段,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、和氣、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。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,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。

●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 
為什麼要有禮貌?怎樣才有禮貌?小小孩常會用「問句」表達自己的疑惑,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,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。如果只是敷衍、答非所問,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,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。用孩子懂得、可理解的說法,即使必須重複,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。
 
❤父母的語氣影響寶寶一生❤
①信任的語氣:給孩子自信,並讓他明白,只有堅持才能成功。
②尊敬的語氣:讓孩子有主見。
③商量的語氣:培養自尊心。
④讚賞的語氣:讓孩子樂於表現。
⑤鼓勵的語氣:培養總結經驗教訓的習慣,又給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 
 


7大方法,讓爸媽輕鬆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力

  • 吳恩瑛◎著

 >>>歡迎加入「新知大耳朵粉絲」<<<

方法1  說話時要專注凝視著孩子的眼睛

孩子出生後,就具有分析別人跟他說的話的能力,所以父母要多跟他們說話。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專注的看著孩子的眼睛,讓他能也能集中精神聽話並學習嘴型。

 

方法 唸書給孩子聽

為你的寶貝唸書吧!透過父母朗讀的聲音,孩子能夠對詞彙有更佳的記憶力。以聲音為主,圖畫為輔的閱讀方式,能讓這些聽著父母聲音的孩子,心裡感覺更踏實。等孩子稍微長大以後,讓他練習看圖說故事也是個很好的方法。

 

父母從旁提問:「這個小孩為什麼這麼悲傷啊?」、「之後還會發生什麼事呢?」孩子就會對故事的內容進行聯想並學會用語言來表達。

 

方法 以孩子為中心的對話方式

平時多為孩子講講他所關心的人事物,將有助激發其好奇心與專注力,他們也會更願意表達意見的。

 

方法4  父母要成為孩子學習語言的好榜樣

說得具體一點,就是父母要幫助孩子擴充他們所說的話,讓他知道語言有更多元的表達方式。例如,當孩子知道「喝」這個單字後,爸媽可以對他說:「要喝牛奶嗎?還是要喝水?」、「寶寶喝牛奶,媽媽喝咖啡。」之類的話。

 

要是孩子指著球說出「球」這個字,可以對他說:「你要玩丟球遊戲嗎?還是要踢球呢?」透過這種方式可增加孩子的字彙量。如果再多使用一些人的身體部位和動物的名稱,或是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單字,就會更有效果了。

 

方法5  經常跟孩子說說笑笑

滿36歲的孩子們很喜歡有節奏感的說話方式和童謠。他們可以藉由聽取並理解音調,自然地開始試著說話。市面上有很多標榜具有教育意義的玩偶或語言學習機,雖然暫時能帶給孩子一點幫助。

 

但其實孩子更喜歡的是面對面看著親愛的父母,用眼神交流、聽著父母唱的歌。爸爸媽媽們穩定且溫柔的語調,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佳方劑,也是學習語言最佳的利器。

 

方法6  少看電視

電視機和DVD等視覺刺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幫助,因為這些機器發出的聲音都是單向的。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越長,造成的反效果越大,對培養人和人之間的對話能力是不會有任何助益的,反而有可能導致語言障礙。

 

方法 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信

不要因為孩子學說話的速度太慢而感到太悲傷或表現出痛苦的樣子。父母一定要保持自信,這樣一來才能更積極、正面的幫助孩子。當孩子說出從沒說過的單字,請記得要用小小的擁抱和親吻來作為獎勵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na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