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身為父母,我時常在學習,就像某網友說的,父母也需要做韌體的更新,才能趕上這個多變的環境,才能對孩子因材施教。所以我昨天又去上課啦~不同於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,東方文化更內斂、全面....曾經以為大學、論語、三字經甚而弟子規都是課本上的文字,但原來它們適用在各個時空、環境,在2005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甚至讓台灣學者對<<弟子規>>做了4個小時的報告,前所未有。而2008年時已翻譯成28個語言,有些國家甚至成了國小必教的教材....所以我怎麼能不學習???

弟子規簡說: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。開宗明義指出要先學會孝順、正確的言行....最後行有餘力才是學文。很可惜的是台灣社會本末倒置,幼稚園學國小的課程,國小學國中,國中學高中,高中學大學,大學再回來教幼稚園的品格...台大的校長開學時對學生的訓示居然是:請準時到校、自行車不要亂放...自我控管的品格問題。想想台灣這麼多問題青少年的亂象,不就是環境和成人造成的嗎?所以......學齡前的品格教育真的非常重要,不能忽視!三歲以前教禮儀、教生活、教規矩~

其實教育的2大秘密,東西方萬變不離其宗皆是
1.身教者從,言教者訟
2.教女教兒先教自己「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」,教育是上行下效
教孩子不能僅說說而已,不能do what i say not what i do,家長是孩子的模範,孩子自然會學習家長,並青出於藍。所以希望孩子品格好,就先修身吧~再者就是孩子犯錯時,不要只看犯錯的1,多想想他做對的9,家長和孩子都會快樂許多。「教也者,長善而救其失」

「人之初,性本善(善惡俱足,等人引導)。性相近,習相遠(環境、成人薰習不同,個性越差越遠)。苟不教,性乃遷。教之道,貴以專(教養態度專一、有原則)」
只要是有原則的,並確定教養的觀念,那麼對待孩子的態度就不會搖擺不定。疼愛孩子不能縱容,更不能逆愛,給予孩子規範時必須拿出家長的威嚴。但是這樣的權威是在匡正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前進,而非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欲、發洩情緒或讓自己感覺良好。孝順並不是愚孝,當孩子表達出與父母截然不同的意見時,並不叫頂撞,而是自我意識的發展成熟,必須鼓勵。因為你不會希望你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中事事順應他人,你會希望他有獨立的人格個性。所以在孩子成長期間,父母也要學習漸漸放手。正視孩子的話語,如果孩子是對的,那就請認同他,承認自己是錯誤的並不可恥,如果我做錯時我也會向孩子道歉呢^^

東方品格教育4把鑰匙:
1.五倫
(1)父子有親 -父母要愛護孩子
(2)夫婦有別-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,所以古聖先賢說:老公要出門工作賺錢,好讓老婆能專心的教養孩子 
(3)君臣有義-在下者對上忠心,在上者對在下者體恤(台灣環境當中,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體恤員工的長官了><)
(4)兄弟有序-父母要做到孩子不比較,更不要叫大的讓小的,這只會造成兄弟不合甚至鬩牆。想要大的愛小的,小的尊敬大的,就要看父母的智慧了。所幸在這一塊上,我和老公想法一致,從來就事論事不比較,也絕不叫大讓小。
(5)朋友有信-說話算話
2.五常
(1)仁故不殺-惻隱之心人皆有之
(2)義故不盜
(3)禮故不淫-萬惡淫為首,有時就算頭上有9把刀也抵不過啊~~~
(4)信故不妄-不胡亂說話
(5)智不貪嗔 -知足者常樂
3.四維八德
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仁愛和平,做好品德教育、並樂善好施,集善之家必有餘慶。
4.弟子規-以上所說全部俱足

家庭教育首讓孩子孝順、懂禮貌知禮儀,再來懂得照顧自己、照顧環境。成人要適時放手讓孩子參予家庭勞作,使之從中獲得榮譽感、自信心和責任感。適時得放手能幫助孩子發展自信,肯定自己,這不是口頭鼓勵就做得到的,因為相信自己才會產生自信。

課程當中讓我最獲益良多的就是,如何教導孩子自動自發^^就是帶著他做,做到他習慣成自然。希望他回家第一件事先洗手,不要念你都......怎樣怎樣,直接帶他做。說話是抽像的記不住,學習經驗才是具體的。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。

對於國文這一塊....我真是熟悉又陌生啊><不同的解讀法有不同的體會,我還在消化中。但我認為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觀念,不論是東西方文化我們都可以擷取好的那一部分,內化成自我教養的觀念。

ps:在寫這篇文章時,因為查「因材施教」而搜尋到了以下這一篇文章,很有感觸,大家不妨一看。在東方文化連西方人都要來取經時,我們還要曲解它到什麼時候呢?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MikeLee/posts/10151757065970891

竭誠歡迎大家參加第二梯次的講座,連結如下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727431290658919/

PA262622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na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